3月31日
濱城泰達天保社區星緣軒小區
垃圾分類“撤桶并點”正式啟動
今天早上,當居民走出家門,發現小區地面上原有的幾十個垃圾桶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4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。
在“撤桶并點”實施前期,工作人員通過橫幅、海報、宣傳單、電話、微信、垃圾分類活動等多途徑對“撤桶并點”工作進行宣傳,讓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以及“撤桶并點”“定點投放”的好處。
同時,為了讓“撤桶并點”工作全覆蓋知情,工作人員和居民志愿者、督導員通力合作,逐一入戶,向居民告知詳情和征求意見,面對面了解居民對“撤桶并點”的疑慮和訴求。近一周的時間,小區近600戶居民知曉率達到99%。
為了切實解決調查走訪中居民反饋的意見和訴求,由天保社區居委會牽頭,召開垃圾分類居民自治議事會,小區居民代表、物業、居委會、泰達街城管辦、第三方執行公司工作人員共同出席,對居民意見整理分類,逐一分析,共同商議解決辦法,優化“撤桶并點”執行方案。
點位選取參考其他地區經驗,按照住宅小區每300至500戶居民設置一個定點投放點原則,泰達街為了更便于居民投放,針對星緣軒小區按照每150戶設置一處集中投放點的標準進行設置。
一位居民表示:“垃圾分類是目前國家大力推進的環保舉措,原來每個樓門都有垃圾桶,總是有滿冒的情況,不美觀也不衛生,現在變成集中投放,小區環境會有很大變化,而且分類意識也會強化。”
星緣軒小區作為濱城泰達
垃圾分類示范小區
通過“物聯網+垃圾分類”
以“廚余+其他垃圾+可回收物+有害垃圾”
的模式
搭建“點-站-場”三級網絡
實現整體分類閉環流程全覆蓋
在集中投放點設置廚余智能箱和其他垃圾桶,居民通過小程序“刷碼投遞”的專屬二維碼,開箱投放。廚余垃圾回收至社區行動站,通過智能終端對投遞的廚余垃圾進行分類質量評價,測評結果實時反饋到居民。實現每一袋廚余垃圾可溯源操作,積分獎勵、評測反饋。
在星緣軒小區地下停車場,打造縮小版“HOME行動站”——可回收垃圾(含低值可回收物)與有害垃圾交投點。在這里居民的可回收垃圾同樣可以得到現金補貼。